1.即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,农民对国家承担赋役。
2.该项制度的产生,主要是受中国古代社会注重维护宗法家族利益精神的影响,也与维护乡党利益、处理相邻关系及其些赋役征发的法例和习惯等因素有关。
3.清初赋役制度沿袭明末“一条鞭法”,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是多种赋役制度并行。
4.在这一过程中,贡纳、兵役、赋税始终是政府对少数民族征发赋役的主要形式。
5.捐千金,创义团,储公廪,在合族内部对鳏寡孤独实行集体救济,对婚丧祭祀赋役的费用,“一切通其有无”。
6.地方志里当然不只有数据,那些由迁徙重新完成的土地资源占用,潜江县“占田多者皆流寓豪恣之人,土著者反为其佃仆,贫弱受累,赋役不均”。
7.唐代赋役令中对“蕃胡”徵收货币税并非因为“商胡”的经营性质,税银羊的对象主要也不是“商胡”。
8.而中国“秦制”以后赋役制度的基础在于,皇权是一切“子民”人身和财产的最终所有者、支配者。
9.一条鞭法的颁行堪称中国赋役制度变迁历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。
10.第一部分,考述清代的赋役全书的纂修过程及其地位。
11.监军沮授上前说道,主公,这几年来讨伐公孙瓒,连年兴兵,百姓疲惫不堪,仓库无有积蓄粮草,赋役十分沉重。
12.明朝嘉靖年间,是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,最后一个中兴事前,而明世宗,严以驭官,宽以治民,整顿朝纲、减轻赋役,对外抗击倭寇。
13.他不知道,管事人凭本子向他表明,依照他的意志租金已减少三分之一,同时本地的赋役却增加了一半。
14.师出历年,百姓疲弊,仓庾无积,赋役方殷,此国之深忧也。
15.及边事吃紧,军费开支陡然增加,对人民的征敛就愈其苛重:国家自陕西用兵以来,赋役烦重。
16.但是,雍正年间实行的赋役改革与限制绅权,使世家大族与士绅阶层的特权逐渐被剥夺。
17.特别登记丁、中男口和合已受田数,与封建国家重视赋役、兵源和执行均田制有关。
18.其广南小州,有试秩通判兼知州者,职掌倅贰郡政,凡兵民、钱谷、户口、赋役、狱讼听断之事,可否裁决,与守臣通签书施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