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举造句,科举造句大全

121.落第士人是科举制度实行后的产物,是被科举所淘汰的士人群体。

122.明后天您就要去科举了拿千字文做什么?

123.科举制是在废止的。

124.而名为“阿芙乐尔”的疗养基地位于利佩茨克州境内风景如画的顿河沿岸,周围遍布名胜古迹,起拍价为卢布,在莫斯科举行拍卖会。

125.君配张氏,妾吴氏、刘氏,子四人,庶焘咸丰辛亥科举人;庶蕃壬子科举人,候选知州;庶昌以诸生献策阙廷,天子褒嘉,特授知县候补,直隶州知州;庶言咸。

126.你装,你继续装,十年读书就是为了这一天的成绩,居然表现出不知道,尤其是装的还这么像!“少爷,今天是科举考试看成绩的一天。

127.古人出名靠科举,今人出名靠网络。把自己的隐私与一个人分享,那是知己;和一群人分享,那是博客;跟全国人民分享,那叫网络红人!

128.蒙古贵族起于漠北,不重视科举,灭金后,只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,此后废除科举近八十年,彻底断绝了儒生的仕进之途。

129.据说当年丁老爷子科举时候,官场非常腐败,丁老爷子一气之下罢笔长叹,扬长而去。

130.在科举时代,经过乡试、会试、殿试,得第一名者,称“三元及第”。

131.在历史那散乱随意的脚步当中,三年大比的科举制以它的规整而紧凑的节奏引人注目。在历史跨入了二十世纪的门槛之后,它才终结了前进的姿态。在崭新的世纪里,很多旧的东西死去了,人们记忆中保留的是这些事物临终前衰老而丑陋的面孔,这些长寿的死者没有得到一个应该有的体面葬礼就被人淡忘了。张宏杰

132.你说大清朝完蛋在哪儿?甭骗我,说什么孙中山呀、革命党呀。清朝灭亡,就是因为废除了科举制。

133.据说这项折桂的名字来历还有些意思,那是他父亲在世时,期望他这唯一的独生儿子能在三年一大考的朝廷科举考试中,一举夺的头名状元,来个蟾宫折桂。

134.刘海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科举考试史、教育史与高考改革问题专家,“科举学”学科的开创者。

135.左侧凸刻“龙飞乾隆五十八年次癸丑春三月上浣吉旦,系为壬子科举人吴名勋所赐”等字样。

136.在圣元大陆,诸葛亮因为曾保蜀国百年江山,功盖天下,科举的请圣言中年年都有他,从无例外。

137.从设计原则上看,科举制遵循着平等竞争的精神,打破了门第出身对人的限制,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调动起整个社会的精神资源。应该说,作为社会政治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,和世人皆知的四大发明相比,它毫不逊色。张宏杰

138.“宾兴研究”是科举学的新兴研究门类。

139.唐代的科举也不像明、清那样一层层地考上来,录取也不完全看几篇诗文,而是要有公卿名人在社会上为之吹嘘并推荐才能应试登第。

140.东莞市委*记徐建华在会上回顾了东莞教育历史,他说,东莞历史上素有尊师重教、崇文尚德的优良传统,在广东属于科举发达地区。

141.于此配套的是他规定科举考试不再以朱熹的注释为标准,只要言之成理即可,不必要求统一答案。

142.年内,该科举办了一次推广安全研讨会,出席人数有。

143.苏格兰的高尔夫演变十分迅速,首次公开赛在普瑞斯威科举行,由优秀的专业球手争夺冠军。

144.他在十月间,继续同西斯科举行了频繁的会谈。

145.延佑初行科举,乡贡会试皆中第一,廷试第二,授应奉翰林文字,拜监察御史,荐贤拔滞,知无不言。

146.进士作为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,是举业的终点,又是仕途的起点。

147.他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。

148.而陈、吕后来皆悔其少作,体现了永嘉事功之学与科举虚文的深刻矛盾。

149.比如盛唐时期,由于科举制度的需要,干禄字势就成了时书的审美标准,人们从审美上关心的也都是实现这种书写的法度与功力。

150.判是盛行唐代官场,用四六骈文书写的司法文书,也是应试考生科举及第之后、授官之前“覆其吏事”的重要科目。

151.“桃李门墙开遍了,东风何时到梅花?”显然,他是想得到老师的一些鼓励,继续在科举中奋争。

152.如中国馆藏最早的唐开元二年纸质公文档案;国内现存唯一一件“金书铁券”,也就是传说中的“免死牌”;光绪二十年科举“大金榜”等。

153.经过八股科举所选用的人员是不合时宜的,进入官场更是凤毛麟角。

154.在“三元及第”四个大字的牌匾下,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“三元”状元陈继昌的铜像更是成了许多父母告诫孩子好好学习的“教育基地”。

155.他是八股科举制度的虔诚信徒,他真诚地捍卫举业,最终成为八股科举制度的牺牲品。

156.科举夺元,往往与月亮挂起钩来,故有“月中折桂”和“蟾宫折桂”之词。

157.江腾,原名江无竞,出生于广东省名门望族,祖父为晚清最后一届科举考试进士江孔殷,是清末广东文坛“四大金刚”之一。

158.科举制度在明清时代趋于成熟,分为乡试、会试和殿试三级,三场考试都拿第一,就是大名鼎鼎的“三元及第”。

159.但事实上,到了宣统二年,还出现中第举人的喜报,反映出清政府废科举制度的不彻底性。

160.制举是科举的一种取士科目,由皇帝特别下诏举行考试。

161.因此,当隋唐时期开始以统一的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的时候,这一新的选才制度对天下的读书人来说,不啻"再生父母"。

162.这口古井虽历经千年沧桑依然甘冽如故,雕刻精美的牌坊高高耸立,就连中国封建科举的最后一位“三元及第”状元陈继昌的亲笔题词也清晰可辨。

163.科举学不仅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,而且其研究内容具有广博性和现实性。

164.吴少侠何故明珠暗投?桃花王朝自古重武轻文,以科举入官恐遭武官百般打压。

165.孙均铨,清乾隆甲寅恩科举人,嘉庆戊辰科进士,永顺府教授。

分页阅读: 1 2 3